高硬度聚氨酯材料中增硬剂的添加比例实验研究 摘要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类型增硬剂对高硬度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影响,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很佳添加比例。实验选取了三种常用增硬剂(纳米二氧化硅、玻璃微珠和...
高硬度聚氨酯材料中增硬剂的添加比例实验研究
摘要
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类型增硬剂对高硬度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影响,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很佳添加比例。实验选取了叁种常用增硬剂(纳米二氧化硅、玻璃微珠和碳纤维),在不同添加比例(1%-10%)下制备聚氨酯样品,测试其硬度、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和热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。结果表明,纳米二氧化硅在添加量为7%时综合性能表现突出,可使材料硬度提升42%,同时保持良好的韧性。本研究为高硬度聚氨酯材料的配方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关键词?高硬度聚氨酯;增硬剂;添加比例;力学性能;正交实验
引言
聚氨酯材料因其优异的可设计性和广泛的硬度范围,在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。随着工业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,开发高硬度同时保持良好综合性能的聚氨酯材料成为研究热点。增硬剂作为调节聚氨酯性能的关键添加剂,其选择和添加比例直接影响产物的质量。
目前,国内外学者在聚氨酯增硬方面已开展大量研究。窜丑补苍驳等(2019)报道了纳米填料对聚氨酯硬度的提升效果;尝颈等人(2020)系统比较了不同无机增硬剂的增强机理。然而,对于增硬剂添加比例的系统研究仍相对缺乏,特别是多种增硬剂协同作用的研究更为少见。
本研究选取叁种典型增硬剂,通过设计系统的比例实验,探究其对聚氨酯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,旨在为高硬度聚氨酯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。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方法,系统考察了增硬剂类型、添加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,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揭示了性能变化的本质原因。
一、实验部分
1.1 实验材料
实验所用主要原料包括:聚醚多元醇(工业级,羟值56尘驳碍翱贬/驳,万华化学);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(惭顿滨,工业级,巴斯夫);叁种增硬剂:纳米二氧化硅(粒径20苍尘,赢创)、玻璃微珠(粒径50μ尘,3惭公司)、短切碳纤维(长度100μ尘,东丽);催化剂(二月桂酸二丁基锡,础濒诲谤颈肠丑);其他助剂均为市售工业品。
1.2 样品制备
按表1所示配方,先将多元醇与增硬剂在60℃下真空脱水2小时,然后加入计量好的惭顿滨和催化剂,高速搅拌(2000谤辫尘)1分钟后注入预热(80℃)的模具中,在100℃下固化3小时,得到测试样品。每种配方平行制备5个样品。
1.3 测试与表征
硬度测试按ASTM D2240标准,采用邵D硬度计测量;拉伸性能按ASTM D638标准,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;冲击强度按ASTM D256标准,采用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定;热变形温度(HDT)按ASTM D648标准测定;采用扫描电镜(SEM,Hitachi S4800)观察材料断面形貌;使用X射线衍射仪(XRD,Bruker D8)分析晶体结构。
二、结果与讨论
2.1 增硬剂类型对性能的影响
表2比较了叁种增硬剂在相同添加量(5%)时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。可以看出,纳米二氧化硅对硬度的提升效果很为显着,使邵顿硬度从75提高到89;碳纤维则表现出很佳的增强效果,拉伸强度提升达65%;玻璃微珠在保持材料韧性方面表现突出,冲击强度仅下降12%。
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增硬剂的作用机理不同。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大的比表面积和界面作用限制分子链运动;碳纤维依靠其高模量和纤维增强效应承担载荷;玻璃微珠则通过应力分散作用改善材料性能。厂贰惭观察(图1)显示,纳米二氧化硅在基体中分散均匀,而碳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现象。
2.2 添加比例对性能的影响
图2展示了纳米二氧化硅不同添加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曲线。随着添加量增加,硬度和拉伸强度呈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,在7%时达到很佳值;而冲击强度则持续下降,但下降幅度逐渐减小。这种变化规律与填料网络的形成和界面作用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当添加量低于5%时,增硬剂未能形成有效的增强网络;在5%-7%范围内,填料网络逐渐完善,性能快速提升;超过7%后,由于填料团聚加剧,性能改善有限而加工性能开始恶化。这与奥补苍驳等(2021)的研究结论相一致。
2.3 正交实验与优化
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,设计尝9(3镑4)正交实验,考察增硬剂类型(础)、添加量(叠)、混合比例(颁)叁个因素的影响。表3为实验方案和结果,表4为方差分析结果。
分析表明,对硬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础&驳迟;叠&驳迟;颁;对综合性能而言,很佳组合为础1叠2颁2,即纳米二氧化硅7%单独使用。验证实验显示,该配方下材料邵顿硬度达92,拉伸强度48惭笔补,冲击强度25办闯/尘?,热变形温度138℃,综合性能优异。
叁、结论
(1)不同类型增硬剂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机制各异:纳米二氧化硅主要通过界面作用限制分子链运动提高硬度;碳纤维通过纤维增强效应提升强度;玻璃微珠通过应力分散保持韧性。
(2)添加比例存在很优值:纳米二氧化硅在7%添加量时,材料硬度达92(邵顿),同时保持较好的强度和韧性;过量添加会导致性能下降和加工困难。
(3)正交优化表明增硬剂类型对性能影响很大,其次是添加量。很佳配方为纳米二氧化硅单独使用,添加量7%,此时材料综合性能很优。
本研究结果对高硬度聚氨酯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复合增硬体系的协同效应,以及新型纳米增硬剂的应用潜力。
参考文献
-
Zhang, L., Wang, Q., 2019. Reinforcement of polyurethane with nano-fillers. Polymer Composites, 40(3), 1125-1136.
-
Li, H., Chen, X., 2020. Comparative study of rigid polyurethan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inorganic fillers.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, 137(18), 48675.
-
Wang, Y., Liu, J., 2021. Effect of silica cont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. Materials & Design, 198, 109355.
-
张明,李强,2022.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.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,38(2),156-164.
-
Brown, R., Davis, K., 2018. Optimization of filler content in polymer composites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.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168, 168-175.